<生產過程>
產後肌膚接觸,嚴格來講最好讓寶寶能順利自主的含乳。
剛出生的寶寶有本能在歷經生產那麼大的壓力後尋求安撫及喝奶,許多哺乳類動物在剛出生就直接找媽媽哺乳了,其實人類也是。只是在現今的醫療環境和工業環境下造成母嬰分開,出生的寶寶會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評估,我自己身為醫療人員也能瞭解這是必要之惡,任誰都無法承受一點的風險。
現在許多人開始走溫柔生產或居家生產,那真的很棒,是更自然的路徑。
但就算是我自己其實也不大敢走這條路,相信大多數的人也是在一般醫療院所生產,不過在這樣的體制之下,還是有些許的空間能給媽媽,比如要求在恢復室作肌膚接觸,直到寶寶吸吮到媽媽的乳房。因為動物都會有印痕,第一口的印象,會讓寶寶之後親餵更能上手。
若是沒時間能含乳的話,放在胸口上的肌膚接觸也非常好,試想,寶寶歷經那麼大的壓力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,他唯一認識的就是媽媽的心跳和聲音,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胸口,分享著彼此的體溫,是他所能獲取最大的安全感。
我因為胎位不正又提早破水,兩胎都剖腹產
<圖一>大寶。在醫院大部分剖腹產沒有給予肌膚接觸的時間,最多就是在媽媽旁邊看一眼,之後就送去嬰兒室了,當然這是讓媽媽超級感動的一眼瞬間
<圖二、三>二寶。因為前胎剖腹所以也是剖腹產,鼓起勇氣和產房說我要肌膚接觸,不知道是不是院內員工的關係,答應讓我在恢復室進行,妹妹趴的超舒服,最後有讓她吸吮乳房(但不是自主啦,我們還是幫了她一下)